鸦片战争到底是如何引发的?东雀麻将之余上下求索:
一.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外交使团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乾隆皇帝通告各地军方,凡英国人经过之处,都要全副武装,列队迎接,向英国人展示天朝强大的武力,让他们开开眼,对天朝的强大有所敬畏.
在皇帝的设想里,一连串的军事检阅一定会向英国人证明中国军队的军纪严明,装备良好,操练有素.
那么,他们给英国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呢?
抵达天津后,英国人发现在城外迎接的不止有直隶总督,还有一队中国士兵.他们有弓箭*手和大刀手.他们一个个挺胸叠肚,全力展示东方人的武勇.然而副使斯当东却注意到了士兵手中的扇子:"有几个士兵的手里除了武器之外,还拿着扇子.hh列队兵士手里拿着扇子,是一个奇怪现象."中国军队的分列式表演没有使英国人感到敬畏,他们发现,世界已经进入火器时代,而中国军队仍然停留在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而其战阵战法和精神面貌,则停留于中世纪.
巴罗则这样描绘他见到的中国军队:"在一些地方,士兵列队出来迎接英国特使.如果天暖,他们手中操练的会是蒲扇而不是火枪.在另一些地方,我们看到士兵单列成队,非常自如地双膝跪地迎接特使,在他们的长官下令起立之前,他们都保持这种姿势.如果我们的到访是出其不意,他们总是一片慌乱,匆忙从营房中拿出节日礼服.他们穿上这些服装后,与其说像战场武士还不如说是跑龙套的演员.他们的绣花背心,缎面靴子和蒲扇看起来笨拙不堪又女气十足,与军人气质格格不入."
对于中国的武备,英国人极为轻蔑:"他们的大炮为数很少,仅有的几门炮都破旧不堪.我都怀疑这些炮是向葡萄牙人借来的,因为那些火绳枪便是."
这种军事展示在英国人眼里成了一个笑话.回到英国后,马戛尔尼的话迅速传遍了世界: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可以说,英国人在军事方面收获巨大.除了对中国军队的整体评估外,他们还对中国的具体防务进行了考查.马戛尔尼初步探明了从宁波到天津大沽口以及从大沽口到通州的航道,对北京、通州、定海等中国城市的防卫设施进行了细致观察,为西方人后来入侵北京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资料.比如他们曾这样向英国军方汇报定海的防卫设施:"城墙高三十尺,高过城内所有房子,整个城好似一所大的监狱,hh除了城门口有几个破旧的熟铁炮而外,全城没有其他火力武器.城门是双层的.城门以内有一岗哨房,里面住着一些军队,四壁挂着弓箭、长矛和火绳枪,这就是他们使用的武器."
斯当东的这些记载,是否对英军选择定海为攻打的第一座中国城市有所影响呢?反正在那次战争中,定海军民虽然竭尽全力,毫不退让,最终也不堪一击.
二.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当然是鸦片,这与乾隆皇帝也并非毫无关系.
事实上,早代唐代,中国人就已经接触到这种药物.不过,在清代中期以前,鸦片从来没有成为人类之害,因为截止那时,人们吃鸦片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整个吞食,二是掺上其他药品,煎汤喝掉.这两种方法都不容易使人上瘾.
鸦片成为一种令人难于抗拒的毒品,是从爪哇、苏门答腊一带发明用枪管灼火吸食鸦片的方法开始的.清代初年,荷兰人把这种吸法传入中国.从此,鸦片在中国蔓延速度明显加快.早在雍正年间,鸦片成瘾就已经引起了皇帝的注意.雍正皇帝在1729年颁布圣旨,禁止开鸦片馆.不过,由于中国本土种植鸦片极少,加以直至雍正末年中国每年只进口鸦片三百箱,所以在清代中期以前,鸦片从来没有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鸦片真正成为中国的威胁,是在乾隆年间.
如前所述,在中英贸易中,由于英国人的商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英国人只能用白银换取中国的茶叶.从18世纪中叶起,白银占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货值的90%.因此中国在中英贸易中的顺差是惊人的.连年不断的巨大顺差使得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据统计,在1700m1840年间,从欧洲运往中国和美洲运往中国的白银约17000万两.
然而,世界上白银产量毕竟是有限的.中国对白银的惊人胃口导致美洲很多银矿面临枯竭.白银的短缺使其他欧洲国家逐渐退出对华贸易.英国人也心急如焚,急于找到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办法.
病急乱投医,他们想到了鸦片.
在利润的驱动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高级职员华生上校(Colonel Watson)正式提出了在印度大面积种植鸦片,然后卖给中国人,用来交换中国茶叶的计划.1773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这项计划得到批准并开始实施.当然,乾隆对此一无所知.
不过,中国政府还是感觉到了鸦片贸易的不正常发展.乾隆十三年,鸦片出口仅占英国货物的八分之一,到乾隆后期,鸦片输入量已占输入货物的二分之一了.中国社会上,吸食鸦片者的人数大大增长.乾隆晚年,鸦片在中国上流社会已经成了一种公害.英国使团成员到了中国不久就发现了这一点.巴罗在书中这样描述乾隆晚年中国社会上鸦片的流行程度:"上流社会的人在家里沉溺于抽鸦片.尽管当局采取了一切措施禁止进口,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这种毒品被走私进入这个国家.hh大多数孟加拉去中国的船都运载鸦片;但是土耳其出产,由伦敦出发的中国船只所载的更受欢迎,价钱也卖得比其他的高一倍.广州道在他最近颁布的一份公告中指出了吸食鸦片的种种害处,hh可是,这位广州道台每天都从容不迫地吸食他的一份鸦片."
当然,对这种坑人的买卖,英国人也心存忐忑.一开始,他们把这桩罪恶的生意当成救急措施,并没有打算长期进行下去.他们还是寄希望于中英高层接触,使中国打开市场,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必依赖这种非法的勾当.但是马戛尔尼出使的失败使他们的希望破灭了.东印度公司一不做二不休,又进一步垄断了鸦片的制造权,扩大了在印度的鸦片种植面积.马戛尔尼使团失败后,鸦片贸易数量迅速上升.
三.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名字叫小斯当东.
1840年4月7日,英国的下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议题是:要不要向中国派遣远征军.漫长的辩论过程中,一位叫小斯当东的议员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特殊重视.
大部分议员都十分相信小斯当东,因为他十三岁就到过中国,而且还曾经与乾隆皇帝亲切交谈,得到乾隆的特殊关注与喜爱.
原来,小斯当东正是当年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的儿子.马戛尔尼访华时,十三岁的他被做为"见习侍童"带到中国.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十日,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小斯当东因负责为特使提斗篷的后沿,也得以见到天颜.
在驶往中国的漫漫旅途中,小斯当东闲来无事,向翻译们学起了中文.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极强的金刚砂,何况斯当东爵士的儿子智商很高.很快他就掌握了许多日常对话.在觐见的时候,和珅向皇帝介绍,说这个小鬼子会说中国话.
刻板严格的程序被打破了,皇帝微笑着命孩子跪得再近一些,"让他讲中国话.或许是因为孩子的谦逊,或许由于他讲话的漂亮用词使皇帝十分高兴,后者欣然从自己的腰带上解下一个槟榔荷包亲自赐与该童".
英国人没感觉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手工绣成的钱包.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却是了不得的恩典."赐给自己身上的荷包可说是一种特殊恩惠:东方人把皇帝身上带过的任何一件物品都视为无价之宝."小斯当东自己也感到很荣幸,这个荷包后来他一直保存着.
回到英国后,他继续刻苦学习中文.中国经历在他心底结下了浓浓的中国情.他终生喜欢中国事物.他在城里修了一个中国式的亭园,起名为"古亭莱园",其中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仿中国样式的灯塔状古亭.古亭莱园的书房中藏有大量中国书籍.他用10年的时间翻译了《大清律例》,这是第一本直接从中文译成英文的著作.这使他成为英国汉学史上一位知名的汉学家.
这样一个人当然在中英关系中最有发言权.在他发言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人们听得异常认真.小斯当东以果断的口吻说,通过他对中国统治者性格的了解,战争不可避免:"当然在开始流血之前,我们可以建议中国进行谈判.但我很了解这民族的性格,很了解对这民族进行*统治的阶级的性格,我肯定:如果我们想获得某种结果,谈判的同时还要使用武力炫耀."
浓厚的中国情结并没有妨碍他向英国人建议进攻中国.乾隆皇帝的荷包也无事无补.事实上,中国之行令年少气盛的他深感屈辱.从中国回来后,他就一再告诉英国人,对中国必须采取强硬手段.想通过和平手段让中国人尊敬英国是不可能的.
小斯当东的发言对议员们的决定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发言结束后,下院里响起了长时间的鼓掌声.在后来进行的投票中,主战派271票,反战派262票,9票之差.也就是说,如果再多5张反对票,鸦片战争就不会在那时爆发.
四.乾隆皇帝与鸦片战争关系的又一个证明,是英国人在1793年跪求乾隆而没有得到的东西,在1842年通过战争一条不少地得到了.《南京条约》的五点核心内容,与马戛尔尼跪求乾隆皇帝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1793年马戛尔尼提出,扩大英国在华的通商口岸,增加舟山、宁波、天津等处;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二款则规定,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处为通商口岸.
马戛尔尼要求,"恳给一小岛,为英商之居留地."《南京条约》第三款则规定,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马戛尔尼要求结束公行垄断.而南京条约第五条取消公行,任由英国人自由贸易.
当然,《南京条约》在马戛尔尼的要求之外,还有所"格外施恩".其中就包括恩允英国人以后来中国可以携带妻子.如果说其他各条都是在英国人的炮舰威胁下应允,对中国百害而无一利的话,只有这一条却被中国官员认为对中国很有好处.负责谈判的中国官员耆英对皇帝解释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严禁外国人携家眷居住广州,"立法本严",但现在看来,这一规定也有弊端.因为外夷之所以难于控驭,正在于外国人在中国无所系恋.性压抑使他们脾气暴躁.现今允许外国人带老婆住在中国,那么他们就会听话得多,因为"英夷重女轻男,夫制于妇,是俯顺其请,即以暗柔其性."英国都是女人说了算,用妇女的温柔改变英国人的性格,以后就好打交道了.
这番高论令乾隆的孙子道光连连叫绝,立马批准.
http://www.shanghaidq.cn
点图进入相册
点图进入相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